冬至吃什么固然是饺子!
来源:广州新闻网 日期:2023-11-15 阅读:冬至吃甚么?固然是饺子!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风俗可以注射的干细胞有几种类型。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1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当庆贺。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乃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京卵巢早衰干细胞治疗大概多少钱。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风俗。每一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1,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类风俗,是因记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很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1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品,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当天进补最宜
冬令进补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风俗之一。中医云:“万物皆生于春,善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北京批准的7家干细胞医院,应讲求“养藏之道”。也就是说,冬季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
“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这1谚语流传已久。又是一年冬至,工作之余的人们不要忘了给自己的身体补一补。固然,为了提高进补质量,您有必要了解一下进补的时间、方法等常识。
那么,冬令进补应选在甚么时间最好呢?有三种说法:1是在立冬后至立春前;2是在冬至前后;3是三九天。有关专家认为,在冬至前后进补为最好。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具体地说,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充分说明在这一天前后进补最为适合。
固然,冬令进补时间的选择因人而异。得了慢性疾病又属于阳虚体质的人需长时间进补,可从立冬开始直至立春;体质一般而不需大补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因此,民间早就有“夏补三伏、冬补三九”的说法。至于补甚么,如何补,最好还是请教医生。
食补调养特别重要
进补方法主要有两种:1是食补,2是药补。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特别重要。
医学家们证实,冬季调养得好,春夏病发就少。正是基于这个观点nk免疫细胞治疗癌症价格,冬补应以高蛋白、高热量的食品为好。可用各种鱼类及牛、羊、狗肉,加放中药人参、黄芪、桂圆、红枣等,或做汤、或为膳。只要脾胃吸收好,进补后定会使人储备更多的能量,从而增强免疫抗病能力。
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的分解,产生更多的能量,以适应机体的需要。因此,应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品。
同时,寒冷也影响人的泌尿系统,促使排尿增加,较多的钠、钾、钙等无机盐随尿排出,因此要补充相应的食品。专家建议,在多吃蔬菜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动物内脏、瘦肉类、鱼类、蛋类等食品。有条件的还可多吃甲鱼、羊肉、桂圆、荔枝、胡桃肉等食品,这些食品味道鲜美,富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但能补充因寒冷而过度消耗的热量,还能益气养血,对身体虚弱者特别合适。
进补最好从中年开始
如今,为了增强体质和保持身体健康,很多人开始重视进补。有人认为“晚补不如早补”,以致闹出了“小孩长胡须”的后果。有专家提示说,进补有年龄限制,过早进补容易影响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进程,过晚则可能错失良机。
传统医学认为,正常人进补,男子宜在40岁左右开始,女子宜在35岁左右开始。这类说法是有根据的。《内经》记载说,男子在40岁之前,精力旺盛,肌肉饱满,筋骨强健;40岁后则开始出现“肾气衰”的现象。而女子35岁前身体结实,面貌柔嫩,头发生长旺盛;35岁后,精力开始不济,脸部开始焦枯,头发开始脱落。
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40岁是人体健康状况产生改变的界限。原发性心血管疾病多数是在40岁后开始出现症状,并逐步加重。如动脉硬化,尤其是脑动脉硬化患者年龄基本在40岁以上;又如老年性关节炎(又称增生性关节炎),临床发现X光片改变通常在30-40岁以后;更有谈虎色变的癌症病发时间分别为,肺癌好发于40岁以上,胃癌好发于40-60岁,肝癌好发于30-50岁之间。
如此看来,40岁开始进补不但适合而且必要。另外,中医认为,中年人的脾胃运化功能优于老年,既能进补亦能受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