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说老年人微胖更好
来源:广州新闻网 日期:2023-09-18 阅读:医生说:老年人微胖更好
春天不减肥,夏天徒伤悲。1到春季,很多爱漂亮的女孩子都开始了“靓丽”工程,顿顿少吃、每天上秤,为的是在夏天穿裙子时能展现出自己修长身姿。很多老年人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了减肥工程,当然,老年人减肥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修长,而是为了健康。有人说:千金难买老来瘦;也有人说,老年人胖点好,生了大病躺在床上时,抵抗疾病的“资本”也雄厚。到底老年人是胖点好,还是瘦点好?专家说:微胖的地步最好。
是胖还是瘦?
个人感受差异大
今年60岁的林女士,身高1.63米,体重55千克。体重指数也就是BMI(体重/身高的平方,身高单位为米,体重单位为千克)只有20.7,这样的BMI即使在中青年人看来,也是非常标准的。但是林女士一直认为自己太胖。年轻时,林女士非常细长,体重一直在45公斤左右徘徊。40岁之后,林女士的体重开始缓慢地增长,每一年增加不到1公斤。虽然每一年增加的体重不多,但年复一年地累加,等她退休时,林女士惊觉自己已成了“胖子”。为此,她特别苦恼,乃至一度想到医院的减肥门诊去开个健康处方北京医院治疗脑外伤后遗症费用。但在林女士的朋友圈里,所有人都羡慕她的体重,还有很多人非常恳切地说,“你太瘦了,你要多吃点。”也有人安慰她说,“你看看,你现在的气色多好;之前太瘦了,都脱相了。”不管他人怎么说,林女士始终认为自己是个胖子。
66岁的胡女士已忘记了体重60千克是什么感觉。胡女士25岁当了妈妈,这以后,她就完全进入了肥胖的行列。“生孩子前,我1.62米的身高,体重60公斤,觉得自己胖瘦正合适;怀孕时体重长到70公斤,这以后就一直保持这个体重。”胡女士自打生下女儿后,体重就再没有回到怀孕前。女儿一度厌弃妈妈太胖,让她去减肥。但胡女士有两个姐妹,身材与她相仿,姐妹三个都认为自己很漂亮,有一种雍容华贵的“富态美”。胡女士在亲属圈里没有任何减肥的压力,而且每天生活在“富态美”的感觉中,浑然不觉自己胖。50岁后,胡女士的体重再次出现了增长小高峰,一度增长到75千克,但胡女士也不在意,“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丝毫不忌口。”对体重的重视,产生在她生病以后:55岁时,胡女士血压飙升到160/100毫米汞柱,每天昏昏欲睡。医生建议她减肥,降压。这以后的两年间,胡女士将体重降到了65公斤,不但血压恢复正常,人也觉得神清气爽。
从BMI和视觉两个角度来看北京脑梗康复中心,明显,胡女士更胖。但想要减肥的是林女士。
体重会影响寿命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胖瘦的要求不一样,不同的人也有自己的胖瘦衡量标准。北京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潘琦说,这两位女士,体重差异不小,但人们看起来瘦的那位反倒觉得自己胖;他人觉得胖的那位女士,反而认为自己的胖是一种“富态美”。“现在很多医院的内分泌科都开设了减肥门诊,但是真正需要到医院里减肥的重度肥胖患者反而很少来,倒是那些有点婴儿肥、脸蛋看起来圆润、实际上已偏瘦的年轻女孩更愿意来救治。”潘琦说,这是由于人们认定肥胖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老年人关注胖瘦,与年轻人为了美而追求瘦不同,更多地是从健康的角度动身北京北联干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斟酌让自己胖点或瘦点。
有人说千金难买老来瘦,有人说胖点更长寿,不管是哪种说法,都体现出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期望。影响一个人寿命的因素非常多,这其中最主要的是遗传因素;体重是影响寿命的诸多因素之一。“之前人们是不太重视胖瘦这个话题的,由于很多人都吃不饱。”翻阅古籍,很少见到古人论述胖瘦的著说,就是由于那个时期温饱尚没有解决。最近3十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胖瘦这个话题也越来越关注。潘琦说,肥胖的确与一些疾病相干,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而过度消瘦,不但不美丽,其实也不健康。研究表明,消瘦的人更容易罹患骨质疏松、抑郁,更容易出现免疫力低下的情况。
到底体重多少更合适呢?BMI正常值为18.5至24;但研究表明,BMI在20至25之间的人相对来说更长寿。
老年人
微胖最健康
“如果一定要在胖点好还是瘦点好之间选择一个,我认为,保持微胖更利于健康。”潘琦说,老年人胖瘦与健康的状态还要参考骨骼肌的含量。
有的老年人长得非常瘦,但属于精瘦型,这类老年人的骨骼肌含量高,肌肉气力强,不但不容易跌倒,骨骼肌还会代谢一定的热量,所以这样的老年人虽然瘦,但是很健康。但长了将军肚的老人,就要注意了。这些老年人虽然BMI能达标,但腰围常常超标。“肚子大、四肢细的人群,属于向心性肥胖。如果检测骨骼肌,发现骨骼肌含量太低,就需要加强肌肉锻炼,预防跌倒等老年人常见疾病。”
潘琦说,一样是微胖,向心型肥胖人群与全身型肥胖人群相比,产生各种并发症的危险性更高,而且腰围越大,危险性越高。目前我国将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肯定为向心性肥胖。这样的老年人,就算BMI达标,也要适度锻炼,增加肌肉含量,使腰围尽可能保持在正常范围以内。
胖点就好
胖多了健康隐患多
寻求微胖,不等于胖就是好。因此,老年人也不要盲目寻求“富态美”。
有些老年人到医院会和潘琦讲:“我年轻的时候也不胖,老了以后吃得也不多,怎么老了老了就胖了呢?”潘琦说,肥胖简单来讲,是能量的摄取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过量蓄积的结果。人到老年,身体的各项性能都在衰老,与能量代谢相干的内分泌系统也在产生着“看不见”的变化,例如胰岛素分泌量会增加,而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分泌量都会减少。“人体分泌的激素虽然绝对量很少,但功能特别强大。”老年人容易出现血胰岛素升高,胰岛素可以抑制脂肪分解,造成脂肪堆积,所以胰岛素是一种促进肥胖的激素。与之相反,甲状腺激素是促进能量消耗的激素,而老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呈着落趋势;生长激素不单单能帮助孩子长高,还可以保持血糖稳定,促进肌肉合成,人老了以后,生长激素分泌量减少,血糖代谢的能力将会着落,肌肉合成减少,老人就会觉得胳膊、腿上本来结实的肉变“松”了。性激素分泌量的减少,也会给人们带来影响。性激素能增进毛发的生长,增加肌肉容积和气力。性激素分泌减少后,老年人可能会感到头发越来越稀疏,老年男性的胡须生长速度也会减慢,机体代谢率也会下降。
年龄增长、体内激素分泌量变化,这是自然规律。正由于这些激素分泌量的变化,导致老年人能量代谢失衡,体内脂肪与肌肉的比例增加。因此,人到老年后,不要再盲目寻求单纯的低体重,微胖和适合的肌肉含量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同时,还可参照标准体重来衡量胖瘦。标准体重就是用身高(厘米)-105,得出的数据即为标准体重。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超过标准体重的10%至15%的老年人寿命最长。本报贾晓宏J146